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ppt人教版)
本文目录一览:
- 1、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与整理》ppt课件[1]
- 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PPT
- 3、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ppt课件
- 4、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全章)》PPT教学课件
- 5、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 6、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与整理》ppt课件[1]
-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课时数:4课时。 第二单元:两位数加减法 -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课时数:13课时。
数与代数: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 二年级 数与代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口诀。图形与几何:认识角,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区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积极思考与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学生能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位置、图形、统计等知识掌握较好。 个别学生计算速度与准确度需加强辅导。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老师要让在具体情境中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PPT
1、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件观察物体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件观察物体小猴子说:房子是这样的。小兔子说:不对不对,房子明明是这样的。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们见过猴子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二年级上册第90页。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3.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考 网准备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ppt课件
1、观察物体(一)观察物体(1)激趣引入猜一猜,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球。这是一只小兔子,原来是一个背着一个大蘑菇。存钱罐呀。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件观察物体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课件观察物体小猴子说:房子是这样的。小兔子说:不对不对,房子明明是这样的。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们见过猴子吗?。
4、《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全章)》PPT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表内乘除法(二):学生将继续学习7-9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还会学习乘加、乘减以及连乘、连除等运算。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学生将认识几时几分,包括时间的读写方法、时间的推算以及时间的应用等。
内容概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主要包括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找次品等知识点。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
上新: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全球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1、板书课题《量一量,比一比》,并说明本节课将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请学生介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展示主题图,但不出现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
2、在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三看”: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确保选定的起点准确无误;确认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以满足一次测量的需求,避免多次移动带来的误差;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它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和结果的有效性。在选择刻度尺时,要结合实际测量需求,平衡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导入新课,通过增加或减少木马组数及人数,引出乘加、乘减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列出算式并解释其意义。通过个人展学和小组合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教师精讲 强调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在乘加、乘减中的应用。巩固练习 通过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幻灯片1:课程标题“探索数学奥秘:人教版二年级乘法的乘加乘减之旅”。幻灯片2:引入情境,展示旋转木马图片,提出问题“总共有多少人?”。幻灯片3:列出算式3×3+2和3×41,解释运算顺序。幻灯片4:动手实践环节,展示小棒和彩笔的使用方法,以及对应的算式。
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深入解析乘加和乘减运算,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他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基础知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这些工具解决日常问题。教学目标旨在帮助他们理解运算背后的逻辑,掌握乘法运算顺序,以及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首先,对于刚参加工作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上好人生当中第一节课是人生教育事业开启的奠基石,是初次和学生接触的美好时光记载,所有的都是第一次具有纪念意义;对于老教师来说,上好第一节课是必然的,教师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激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ZBLOG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